编者按:春归三月,万物向新。当世界的目光投向“她力量”,我们选择将笔触轻轻落在这样一个群体——她们跨越山海,以知识为帆,以初心为锚,将世界的色彩织入祖国的经纬。她们是海归报国女性,既见过远方的星辰,也深深扎根于脚下的土地。
【在水处理领域架起中外合作的桥梁——柴春燕】
柴春燕,南京欧美同学会会员,毕业于美国巴德学院环境政策中心,曾在香港理工大学担任研究员。现任南京水务集团水务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入选南京市碳普惠专家,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获得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兼任国际水协会中国青年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净水技术》杂志青年编委。
2008年,在美国获得环境政策硕士学位后,怀揣着当初“放眼看世界,胸怀报国梦”的初心,柴春燕回到北京,在一家美国环保组织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美国环保协会)的中国项目办公室担任项目经理,开展气候变化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研究,并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中国最高级别政策咨询机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绿色供应链项目》。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后来被纳入APEC绿色供应链网络计划。2009年7月,她受邀参加由“国际气候行动合作伙伴组织ICAP”在德国柏林组织的首届“全球新兴经济碳市场研修班”,获得结业荣誉证书。
2016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后,柴春燕在南京开启水处理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的新征程。在国际水协会IWA工作期间,她积极对接美国水理事会WEF旗下的创新技术推广平台LIFT。2019年,IWA全球第二运营中心落户南京。围绕污水深度脱氮、低能耗水处理工艺、新一代芯片水质传感器技术,她在南京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引进、创新示范与推广应用,并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荷兰创新平台Wetsus等国际同行保持深入交流合作。
2018年5月,第四次金砖国家环境部长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柴春燕作为企业嘉宾参会并发言介绍中国经验,提出“水-能-资源耦合与循环模型”的未来城市污水处理厂技术路线图,实现城市生态综合体自然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无废城市与碳中和模式协同。此次发言受到各国广泛关注,中国政府借此在“城市环境可持续合作伙伴计划”平台上深化了金砖国家城市环境合作。通过这次会议,柴春燕经历了从“学习国外经验”到“分享中国经验”的转变,也更加坚定了她守正创新的信念——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破解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南京水务产业研究院是市水务集团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战新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阵地。在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研究院团队以高度责任感,在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改造论证与科技创新项目中秉持务实创新理念,对工艺参数复核力求严谨,对工艺选择务求全生命周期低碳绿色。2023年,研发团队获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项目立项,围绕污水智能化控制、新型微载体技术与污水能源化技术,开展城镇污水高效低碳处理与能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
【她力量·寄语】
“最美人间四月天,一江春水绿如蓝”。我们身处生机勃勃的时代,更应“不负春光不负己”。南京欧美同学会的工作强化了“放眼看世界,胸怀报国梦”的初心,愿共赴美好春光,发挥自身优势、架好中外桥梁,为创新创业与对外交往事业贡献星火之力。
南京欧美同学会(南京留学人员联谊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7901号-1
Copyright2022,Nanjing Western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43号2号楼 邮编:210018 邮箱:njwrsa@njwrs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