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人物  > 会员风采  > 正文
“85后”海归当起农场主 探索茶旅融合新路子

在高淳广阔的田野上,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加速涌现,他们来到农村、留在农村,用汗水和努力,用智慧和奉献助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留学归国 “女承父业”接棒创业

夏日炎炎,蝉鸣阵阵。来到位于固城街道新港村的茗鑫经济林果种植家庭农场,200多亩的茶园里株株茶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几名务工人员正在除草、灌溉,做好茶树夏季管理工作。在忙碌的人群里,有位头戴遮阳帽、装扮简单的年轻姑娘,别看她年纪轻轻,但说起农业知识头头是道,干起农活也十分利索,让老农们十分认可。这位在茶园里挥汗如雨的年轻姑娘就是茗鑫农场的农场主——殷娟。

殷娟出生于1988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高淳姑娘。2007年高中毕业后,殷娟到新西兰留学,学习管理学。毕业后在新西兰一家保健品公司工作,从采购营销员一直到销售管理层,顺利拿到了高薪。

2018年10月,殷娟得知国内正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上思念亲人和家乡,在海外生活了11年的她放弃了新西兰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回到家乡,接手父亲创办的茗鑫农场。

“我的根在家乡、心在家乡,在外越久,越想念家乡的一切。”殷娟站在自家农场的小院里,望着眼前的几十亩茶地,眼中透着笑意。回乡的殷娟,颇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

在外留学十多年,回乡后下地种田,这样的选择,让许多同乡人都不理解。好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坚定了殷娟的决心。父亲殷焕鹏说:“祖国现在越来越强大了,我支持女儿回乡创业,我相信无论什么时候,终归要有农民才行,我们要端好自己的碗,装好自己的粮。”

大胆改革 “折腾”出优质好茶

殷娟回到家乡后,从自学理论、请教专家到考察市场,最终决定将家中的农场扩建至300余亩,240余亩用来种植白茶,60余亩从事水产和禽类养殖。殷娟意识到,绿色种植是含金量最高的种植模式,就通过禁用除草剂,施用农家肥,让茶叶质量安全,绿色放心。

国外的工作生活经历和身边榜样的成功经验,都在告诉殷娟,农业项目要舍得技术投入。为此殷娟请来专家指导,对土壤进行改良,潜心学习种植技术,投入50多万元购置炒茶机、茶叶烘干机等,注册了“老虎墩”白茶商标,努力打造品牌。今年还新建了300多平方米的厂房,让茶叶种植生产更加规范化、智能化。目前,茗鑫农场顺利获评南京市级示范家庭,并有力带动了附近居民增收。“在家门口就有工作,比我们在外面奔波劳碌好多了!”一位在茶园除草的村民十分开心地说。

如今的茗鑫农场,虽然不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但院前屋后,道路两旁,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白茶树。“细雨纷纷碧草长,新茶两片嫩芽黄。”漫步农场,仿佛置身天然氧吧、世外桃源。

茶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新港村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平时游客众多。为了留住人气,殷娟积极探索农场茶旅融合发展,在农场茶园建起了农家乐,一次性最多可接待七八十人。绿色健康的食品,满目绿意的茶园,春天采茶,夏天避暑,晨观朝晖,晚赏夕阳,游人越来越多。

殷娟说:“高淳是鱼米之乡,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大部分还是依靠传统的种植方式,而未来农业一定是智慧化、现代化。科技兴农,所以我们要引进人才,将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而且近几年的一号文件,每年都是关于农业的,有国家的支持、政策的扶持,这么好的环境下,我们更要争做一名合格的新农人。”殷娟乘势而上,先后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证书及南京市蔬菜园艺绿色防控、南京市高效特色园艺基地等项目,获得市财政补贴50余万元,还获批南京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3亩。

茶旅融合,有力带动附近村民增收。目前,茗鑫农场常年雇用20多名周边村民,季节性用工则达60多人,平均每人每天可获得百元劳务收入。

殷娟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农业“带头人”作用,推动家庭农场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通过产销联动、三产融合,拓展初深加工、农业采摘、休闲观光等新业态,实现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慢城新空


来源:慢城新空 发表时间: 2023年07月05日

南京欧美同学会(南京留学人员联谊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7901号-1

Copyright2022,Nanjing Western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43号2号楼 邮编:210018 邮箱:njwrsa@njwrsa.org.cn

官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