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增选院士名单。祝贺我会常进、段进、崔铁军3位学长当选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院士简介
常进,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科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本会四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
长期从事空间伽玛射线、高能带电粒子尤其是电子的探测技术方法及科学实验研究,是我国空间天文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常进创新发展了一种高能宇宙线电子探测的新技术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美国南极长周期气球探测ATIC实验。基于该技术方法,常进提出并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实施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批四颗科学实验卫星首发星)项目。“悟空”号于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世界领先,被《自然》(Nature)杂志誉为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新时代,并已在电子宇宙线与质子宇宙线的能谱测量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常进还率领团队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先后为神舟二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成功研制了伽玛射线谱仪。先后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完成人)、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独立完成人)、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第40完成人)、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2018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天文学奖)、2018年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2018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9年(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等荣誉。
段进,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城乡规划学科学术带头人、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成员,本会四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
1978年进入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学习,1992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并先后在建筑研究所和建筑学院任教。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设计大师”,2016年住建部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兼任国际空间句法学术指导委员会(SSS)委员,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规划》、《现代城市研究》、《规划师》等核心期刊编委。
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30余年,创建了城市空间发展理论体系,提出“空间基因”并建构了解析与传承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当代城市建设中自然环境破坏和历史文化断裂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应用在雄安新区、苏州古城、南京2014青奥会等重大项目以及广泛的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中。研究成果被多部国家行业技术规定、指南、导则采用,并应邀参与修改了联合国人居署《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准则》。出版第一作者专著12部,发表论文111篇。
先后以第一获奖人获国际和国家级规划设计奖26项,其中包括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3项(2005、2011、2015)、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卓越设计奖1项(2018)、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LEAF)最佳城市设计奖1项(2018)、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荣誉提名奖1项(2015)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项(1990、2018)、二等奖2项(2001、2014)。获国际设计竞赛优胜奖17项,其中包括《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优胜设计成果(2017)。3项作品入选国际百年城市设计巡展。2006 年被中国设计业 8 个协会联合评为首届“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2010 年成为学科首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年任《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首席专家,2019年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奖首届领军人才奖。
崔铁军,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特聘教授,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本会二届理事会理事。
崔铁军教授对超材料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创造性地提出用数字编码表征超材料的新思想及控制电磁波的新方法,实现了数字编码和可编程超材料,能实时操控电磁波和编码信息,开创了信息超材料新方向。首次从微波传输线的角度研究表面等离激元(SPP)超材料,发明了一种超薄、柔性、条带式SPP传输线。与传统微带线相比,其传输特性可定制,并可显著降低传输线间的互耦和干扰。研制出一系列SPP无源器件和有源器件,开辟了基于SPP传输线的微波技术新方向。在传统超材料领域,实现了宽带、低损耗超材料的快速准确设计,在国际上率先实验验证了“电磁黑洞”和三维宽带“隐身斗篷”等物理现象,解决了超材料在某些国防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并应用于中国航天、航空、船舶等部门武器装备的研制。
崔铁军教授在Science、Nature子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和PRL等发表相关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3部,论文被SCI正面他引1万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3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南京欧美同学会(南京留学人员联谊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7901号-1
Copyright2022,Nanjing Western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43号2号楼 邮编:210018 邮箱:njwrsa@njwrs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