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8月4日至6日,我会多名优秀海归青年代表应邀参加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两弹一星”精神主要诞生地举办青年英才论坛,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以“两弹一星”红色资源加强对广大青年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智慧和力量。我会已连续第三年受邀参加英才论坛。
8月初,我有幸作为南京欧美同学会选派的代表,参加了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论坛期间,我聆听了《“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的宣讲报告,实地参观了原子城纪念馆、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爆轰试验场和上星站,近距离感悟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更加坚定了我投身国家科技事业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放弃了国外的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决然投身祖国建设。他们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在荒无人烟的草原上,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他们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实际行动之中。
在上星站,我们参观了运送第一颗原子弹的火车。解说员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由于担心原子弹各部分之间互相碰撞挤压,火车时速要严格控制在50公里/小时以下。但当时火车上并未配备时速表,全程要靠列车驾驶员目测。在制造原子弹、氢弹过程中,类似的困难不胜枚举,正是老一辈科学家齐心协力、克服万难,才有了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要以“两弹一星”的老前辈为榜样,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立足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为攻克“卡脖子”难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许赛,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南京欧美同学会(南京留学人员联谊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7901号-1
Copyright2022,Nanjing Western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43号2号楼 邮编:210018 邮箱:njwrsa@njwrs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