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活动  > 活动回顾  > 正文
健康大讲堂|第十三期:警惕老年人身边的健康杀手-老年抑郁症

前言

孔子曰: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意思是人一生经历过风雨沧桑,到60、70的年龄,应该看透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够顺应客观环境,对生活各种遭遇坦然面对。智者如斯,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老年期应有的状态,然而时至今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的健康状态面临越来越多问题,在进行自我修身养性的同时,也需警惕一些悄然入侵的心理健康隐形杀手。

 案例

李阿姨年过60岁,进入退休年龄,儿女早已成家,无所牵挂,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近期出现紧张头痛、全身不适,莫名其妙的心烦,对家里人发脾气,有时觉得自己脑子像卡住了一样,做事情不如以前利索,胃口变差,晚上难以入眠。家里人带李阿姨去医院,但却查不出具体病因,后经介绍,来到脑科医院门诊,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并让李阿姨做了评定量表,检查了头颅核磁共振,告诉家人,李阿姨得了“老年抑郁症”。

什么是老年抑郁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健康问题。现今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人对躯体健康的担忧和负性情绪将会随着机体老化以及各种疾病而来,老年期抑郁症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行为问题之一,指60岁以上的患者首次发作抑郁症,包括老年首次发病的晚发型老年抑郁症(late onset depression,LOD)和老年期前发病并持续到老年期或老年期复发的早发型老年抑郁症(early onset depression,EOD),两种发病情况中患者的情感症状(抑郁情绪、自责自罪感)并不明显突出,而是以睡眠障碍、认知功能受损以及部分精神运动迟滞为临床表现,因此容易让家人或照料者怀疑老人是不是年纪大了,大脑衰老或是健忘了,而忽视疾病前期的专科医院就诊与治疗干预。 

身边的老年抑郁症多吗?

国内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老年人群中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5.9%-23.6%,这一数据可能根据调查者不同的研究量表而有所差异,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研究老年抑郁症在概念定义、研究工具的规范上仍未整齐划一,存在多种影响因素,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仍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流调研究。 

哪些老人容易患上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有其生物学基础以及一定的社会环境作用,目前认为同大部分精神障碍疾病一样,遗传因素可能是老年抑郁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也就是说家族中若有直系亲属已明确诊断抑郁症的老人,可能发病几率更高。一些生物学因素可能增加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风险,包括女性、 脑白质病变、小血管病变以及罹患慢性躯体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另外社会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独居、丧偶、经济负担、社会功能减退等,亦会增加老人患抑郁症风险。 

平时没觉得老人忧伤,为什么医生诊断他是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并不像我们熟知的抑郁症临床表现为典型的症状(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快感缺失),大部分老年抑郁患者可能并不出现明显的情绪方面症状,而出现一些其他症状,例如

1.躯体症状,经常会觉得身体不适,头痛背痛,尤其以消化系统的不适感为常见,但往往在医院检查又未发现基础疾病;

2.易怒易激越,根据调查,23.4%的老年人情绪不稳易怒,特别是有高血压的患者;

3.性格脾气变化,有的老人变得淡漠,对生活事件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有些老人变得主观、敏感、多疑甚至冷漠,这些变化可能与疾病有关。

4.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受损的认知领域包括信息加工速度、执行功能和记忆功能。国内外一些研究已经表明老年抑郁与老年痴呆的发生存在紧密联系,尽管痴呆的病因同样未明,但有关大脑的研究发现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生物学改变基础,如海马杏仁核体积的变小、额颞叶皮层血流灌注减少等。

因此从临床角度来看,并非仅根据情绪症状来判断老人是否是抑郁症,而是综合诸多因素来诊断。 

家里的老人很健忘,是不是老年抑郁?

健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衰老过程,不同于痴呆患者的记忆功能受损,也不同于老年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如家中老人经常性忘记事情,可以带其至专科医院门诊进行详尽的相关检查。 

诊断了老年抑郁症,如何治疗?

根据病情的轻重,可以选择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轻者可鼓励老年人规律起居,参加社会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进行自我心理的调节。药物的选择中尽量单一用药,老年患者药物应答时间长,起效慢,需确保足量足疗程;多次复发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建议长期维持治疗;对于出现睡眠障碍、焦虑情绪的老年人可酌量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抗焦虑药;因老年人易出现药物副作用,在检测肝肾功能的情况下,慎用抗精神病药物。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可对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有效,能改善不良认知和负性情绪,帮助抑郁症的老人完善自我认知和管理。 

专家提醒:及时就医及家庭支持

如果发现有相关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则要尽早到精神卫生机构进行规范治疗。明确诊断后,早期药物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因诊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药物治疗同时也可以辅以心理治疗和改善社会环境,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家人需要理解老年人,不说教;倾听,支持,陪伴;鼓励老年人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


作者简介:

张向荣,男,1974年7月生,南京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获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精神病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神经影像特征和精神药理机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科技部重大慢病项目子课题1项、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面上项目1项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收录论著3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21篇)以及国内核心论文40余篇。科技获奖:江苏省卫健委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011)/二等奖(2019);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4);参与获得教育部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0);参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5)。人才称号:江苏省卫计委“科教强卫”重点医学人才(2016年-2021年);江苏省卫生厅“科教兴卫”重点医学人才(2011年-2015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培养对象(2015年-2018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8年-2020年);2019年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2019年首届中国精神医学杰出青年医生。

 


来源:张向荣 发表时间: 2020年03月25日

南京欧美同学会(南京留学人员联谊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7901号-1

Copyright2022,Nanjing Western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43号2号楼 邮编:210018 邮箱:njwrsa@njwrsa.org.cn

官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