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人物  > 文史人物  > 正文
海归烽火记忆 | 永不褪色的名字——高志航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海归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用自己的学识、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爱国之歌,他们的身影与万千同胞交织,共同筑起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他们中有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有毁家纾难的慷慨之士,有用生命守护民族尊严的不屈脊梁。他们的故事,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中璀璨的篇章,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抗战时期镌刻着爱国、勇气、智慧与力量的海归故事,铭记历史,砥砺奋进。


【壹


0821-2-1.jpg

高志航(资料照片)


高志航,原名高铭九,1908年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县高丽墓子村(今大都岭乡繁荣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15年,高志航就读于通化县三棵榆树小学,192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奉天(今沈阳)指南中学。不久,转入中法中学。在17岁那年,高志航怀着报国壮志报考了东北陆军军官学校教育班,编入炮科班学习。同年10月,高志航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去法国学习飞行技术的机会,并于1925年10月踏入了法国高德隆航校的大门。后来他又转到牟拉纳航空学校,学习了8个月飞行。学习期间,高志航勤奋刻苦,各科成绩都十分优秀,法国教官曾惊奇地说:“我们还没有见过如此聪明的中国人,他简直是个天才。”


【贰

1927年1月,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飞行高难技术的高志航谢绝了几个国家的重金聘请,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回到了祖国,成为了东北航空处所属飞鹰队队员。1931年,他晋升为飞鹰支队队长,授任少校军衔。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奉天,满腔愤慨的高志航抛官舍业,南下来到南京,参加了国民党中央所属的航空队,并在这时将自己的名字由高铭九改为高志航。

1936年4月,高志航又一次前往意大利深造,回国后,被派往南昌担任训练总队驱逐组主任。


【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8月13日晚,日军猝然进攻上海,凇沪大战爆发。14日15时30分,日本海军更津航空队、鹿屋航空队的13架九六式飞机冒雨飞来,妄想将我国空军扼杀于笕桥机场。危急时刻,高志航果断带领两架僚机冲入云端,于狂妄的日寇展开空中搏杀,在不足30分钟的战斗中,一举歼灭敌机6架。此举不仅开创了中国空军空战史首捷记录,同时也打破了“日本空军是不可战胜”的神话。高志航率队返回机场,战友们相拥在一起,高志航的名字被大家冠以“天神”。

1937年10月,高志航奉命保卫南京,升为空军上校。后任空军驱逐司令兼四大队大队长,直辖3个驱逐大队。至此,第四大队被人们称为“志航大队”。

一天,日军的两个密集编队18架驱逐机袭击南京,高志航率队迎战。他首先冲入敌群,击落了一架敌机。这时,敌人判断出高志航驾驶的飞机是我军长机,于是,6架敌机紧紧咬住他不放。高志航临危不乱,利用娴熟的驾驶技术顷刻间便将敌人转得晕头转向,乱了阵脚,高志航却抓住了有利战机,击落一架敌机,创造了以1胜6的空战奇迹。


【肆


0821-2-2.jpg

这是位于湖北宜昌市的高志航塑像(2015年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自宸 摄


1937年10月26日,150余架日军飞机轰炸上海,上海失守。这时正在兰州的高志航心急如焚,他不顾生死安危,带领14架E-16飞机闯过6000多米高的六盘山,进入周家口。然而,这一消息却被日军拦截。11月28日清晨,几十架敌机空袭周家口,高志航立即命令全体队员迎战,自己也迅速跑向座机,可恰恰就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飞机引擎发生故障。面对已飞到机场上空的敌机,战友们劝说高志航弃机隐蔽。然而,高志航却大声说:“我们是中国空军,难道能让日本鬼子的飞机在我们的头上飞吗?”就在这时候,高志航的座机发出一声沉闷的爆炸声,飞机被敌人击中爆炸……

高志航为国捐躯,时年仅有30岁。


来源:通化发布


来源:通化发布 发表时间: 2025年08月18日

南京欧美同学会(南京留学人员联谊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7901号-1

Copyright2022,Nanjing Western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43号2号楼 邮编:210018

官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