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本会动态  > 正文
心得体会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南京归国留学人员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热议全会精神。


郭万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欧美同学会会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全会提出的“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基础研究已成为“卡脖子”技术的根源性战场。全会提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这要求我们以“有组织科研”模式整合资源,推动跨学科协作,加速成果产业化。同时,我们也需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布局,提升中国人才的全球竞争力,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注入活力。

作为欧美同学会会长,我深刻认识到全会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留学人员工作的指导意义。全会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这要求我们以更开放的视野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引导留学人员将前沿技术、创新理念与国家战略需求对接,坚定留学报国初心,为国家“十五五”规划行稳致远贡献智慧力量。


苏延奇 南京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徐工集团凯宫重工南京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一名深耕盾构机与竖井掘进机研制领域的归国创业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所强调的“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令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我们企业联合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围绕盾构机产品开展系统性科技攻关,涵盖整机研制、主驱动维修再制造、精准导向与自动纠偏等关键技术。针对竖井掘进机,我们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截割滚筒优化设计、高水压回转单元密封自适应技术和自动化施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打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凯宫1号”深大竖井掘进机。该设备最大开挖直径达20米,开挖深度100米,已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竖井工程,土体沉降控制在5毫米以内,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彻底突破了国外在竖井掘进机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封锁,实现了关键装备的国产化替代。

面向未来,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推动掘进机产品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重点研发掘进机姿态检测、井底探测与数字成像一体化技术,构建智慧化数字孪生平台与绿色施工控制系统,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

作为企业负责人,我将始终秉持“产业报国、装备强国”的信念,持续推动中国盾构机与竖井掘进机技术迭代升级,在国际高端装备领域彰显中国智造的实力与担当,挺起民族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脊梁。


徐振凯 南京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南京海创高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南京融岛科创园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深耕科技投资与园区运营的归国创业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统筹发展与安全”等部署,全会强调“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这启示我们需构建“资本+技术+场景”协同创新生态。例如,我主导的融岛科创园通过搭建“高校成果转化基金+中试平台+跨境孵化网络”,已推动12项海外尖端技术实现国产化落地,其中某生物医药项目突破基因编辑递送技术瓶颈,相关专利估值超5亿元。在私募基金管理中,我践行“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理念,重点布局量子计算、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针对半导体材料“卡脖子”难题,联合南京大学设立专项子基金,通过“科学家持股+产业链协同”模式,助力某EUV光刻胶项目实现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跨越,产品良率提升至92%,打破国外垄断。

作为新一代留学青年代表,今后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优化科创园“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设立跨境风险投资基金,探索“数字孪生园区”管理模式,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线动能”,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海归力量。


杜灵杰 南京欧美同学会会员、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我作为一名从事量子科技研究的青年科学工作者,全会对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的部署,为科技工作者明确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前提和核心引擎,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为基础研究的生力军,面对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的现实,必须在国家需要时勇于担当、迎难而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目前,团队正致力于通过引力子模的研究,探索半导体电子系统中的微观量子结构,并进一步验证非阿贝尔物态等新型量子物态,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黄岩 南京欧美同学会会员、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作为扎根中医临床与医院管理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重要部署让我心潮澎湃。全会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要求我们既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又要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医药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南京市中医院积极响应以“创新”破解服务瓶颈,通过“数字中医人”项目构建中医药数据模型,实现手机移动终端拍摄舌象、问诊信息采集、四诊资料人工智能分析,为患者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咨询等服务;积极依托医联体建设,探索建立“中医治未病+智慧医疗+社区康复”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家门口就能看名中医”;积极推动体育医院建设,创新构建“医疗机构+体育元素”的体卫融合新模式,助力全民大健康事业;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集成智能导诊、线上复诊、中药代煎配送、医保对接等核心功能模块,为患者提供全流程便捷服务。

作为中医人,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嘱托,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推动中医医院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让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来源:本人撰稿


来源:原创 发表时间: 2025年10月28日

南京欧美同学会(南京留学人员联谊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07901号-1

Copyright2022,Nanjing Western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43号2号楼 邮编:210018

官网二维码